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意外扬州汉墓惊现奇珍玳瑁绿杨夜话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小偏方 https://m.39.net/pf/a_4350826.html

8月23日-8月25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三天聚焦仪征联营墓葬群。此前,通过对周围墓葬的清理,确认该墓葬群主墓在M87、M88两座墓葬中间;8月25日播出的节目中,又对疑似主墓的M88墓葬考古发掘进行了全程纪实。这里出土了大量具有重大考古意义的文物,然而,它真的是墓葬群的主墓吗?

历时一年多的发掘,即将迎来最后的高潮。答案,即将揭晓。

酷!

诸多兵器出土,力证武官身份

移走M88墓葬的椁板之后,刻有二龙穿壁纹的图样被慢慢清理出来。该图样与M76墓葬极为相似,但规模更加庞大。接着,考古队员又移走了天花板,却再次发现了大量积水。有了之前M76墓葬发掘的经验,考古队员同样相信,在这里,有更多的陪葬物出现。

M88墓葬的发掘工作是在盛夏,狂风暴雨与酷热高温交替席卷而来,为发掘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M88墓葬距离地面深度超过3米,为防止涂层松动发生意外,考古队员们多次清理M88墓穴周边封土,同时降低墓坑的土墙高度,以保证墓坑内部安全。

从外形上看,M88墓葬拥有两棺两厢,考古队员决定先开启内棺,从男棺开始。棺内,发现了一柄铁制长剑,剑身很长,几乎占到了棺长度的一半,令考古队员啧啧称奇。汉代的金属制品处于铜制向铁制逐步过渡的时期,汉代早期铁制兵器尚属少见。铁剑旁,还躺着一串铜钱和一枚玉剑璏。剑璏是镶嵌在剑鞘上的,可以把剑固定在腰带上。玉剑璏是古代贵族特有的配饰,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铁剑旁边,还有一把包金环手刀。包金的环首在尘封了数千年的泥土里仍闪着金光,十分耀眼。据了解,环手刀在商代还只是一种生活用具,用于裁开信笺等;到了汉代,形制出现了较大变化,刀身变长,并渐为佩刀使用。包金环手刀的出现,也彰显了墓主人显贵身份。

女棺中,除了一副墓主人的骸骨,便再无所获。考古队领队、南京博物院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介绍,早期的汉代墓葬,棺内一般仅放随身器物。所以,考古队员将工作的中心放到了M88的边厢和足厢中,这里很有可能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不负所望,在足厢底部,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件长柄兵器。这是一根长矛,长1.6米,与汉代流传的1.23米的步兵矛及2米多的骑兵矛皆不相同。经专家判定,这是一杆练习矛,有可能是墓主人平素练武时所用。它的发现,也进一步印证了先前关于墓主人武将身份的猜测。

一件缴(zhuó)架继而出土,这是与弓箭搭配使用的一种物件。缴架上绕线,将线拴在箭尾,箭射出后,可凭借线的痕迹顺利找到箭,被箭射中的猎物也能顺利收回。与此同时,考古队员还在这件缴架上发现了“官造”二字。官造指的是官方出品、督办、制作的物件,墓主人的身份可想而知。

官方订制的缴架一旁,考古队员又发现弓和若干箭头。因汉代中原地区气候湿润,几乎没有出现过汉代弓的实物,目前已出土的几种汉弓都来自西域。早期的北方弓皆为木制,而在M88墓葬中发现的此弓为竹包木一体制弓,说明在汉代,古人就已经懂得在弓的木胎外加竹片来增加其韧性了。

诸多兵器的出土,为墓主人武官的身份提供了一件又一件有力的佐证。然而,从陪葬器物、发掘痕迹以及排列位置来看,M88墓葬为主墓的可能性极小。“如果目前发掘出的都是武官,那么,主墓葬中埋葬的主人也很好理解了。那不就是司令吗?”考古队员们猜测道。

萌!

武官原来是个大“吃货”

其实,揭开天花板之后,积水之中,一个黑色的漂浮物瞬间引起了考古队员的注意。经过现场辨认,这是一个葫芦做的器皿。葫芦的上半部分已经被去掉,只留下葫芦下半圆三分之二的地方,在边缘两侧穿有小孔,推测以前有绳索等物件将其穿起来的。就在这个葫芦样的器皿中,考古队员还意外发现了稻米等谷物的残留。距离发现葫芦不远处,考古队员又在水中捞起了几颗已炭化了的谷物。看来,这个葫芦就是盛放粮食的器皿。

与边厢的整洁不同,M88足厢积水抽干后呈现一片凌乱的景象,其情状犹如遭受火情之后的现场,器物呈现出焦炭色。原来,这种焦炭色是一层黑色附着物,附着物原是竹丝编成的竹席,下葬时用来封盖随葬品。经过多年的积水侵蚀,竹席已经完全炭化,覆盖在器物表面,这给发掘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在足厢底部,考古队员提取出了一个球状物体,一端底部有孔,形状十分奇特。根据推断,这就是史书中经常出现的“釜甑(zeng一声)”。据介绍,釜和甑均为古代炊具,盛行于汉代,釜为收口,圆底,或有两耳;甑则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与鬲(li四声)或釜通过镂空的箅(bi四声)相连,利用蒸汽将甑中的食物蒸熟。M88中发现的这件球状物体,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还不只有釜和甑,在这两件物品之间,还扣有一个盆。

与釜甑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件圆筒状器皿。根据判断,这应该是一个酒盒,制作十分精美。酒盒的提环连接处,是精美的龙头图案。把盖子打开,里面还放置有一柄勺。考古队员介绍说,以炊具这种生活器皿作为陪葬品,在考古发掘中并不常见,可见墓主人对饮食有着特别的喜爱。这一想法通过出土文物,进一步得以印证——在足厢底部,考古队员发现了烧鸡的骨架和已经炭化的家禽骨架。

除了是个“吃货”,墓主人的生活情趣也十分可爱。考古队员在边厢中发现了多件陶制的小模型,有带天窗的陶圈、迷你的小水瓢,还有多件陶制牲畜,惟妙惟肖,甚至连食盆和畜舍也都一应俱全。这些陶制的牲畜有牛、马、羊、猪,精致可爱。据了解,在汉代,达到一定品阶的官员,会用牛、羊等家畜、家禽陪葬,寓意“谷物满仓,牛羊成群”。从这些小小的陶制品也可以知道,汉代的养殖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些文物也成了汉代经济发展的有力佐证。

这时,一位尚武却又钟爱美食热爱生活的墓主人形象逐渐清晰。

绝!

漆砂木砚出土,填补对外贸易空白

边厢中,一件物品的出现,立即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这竟是一方漆砂木砚!根据记载,最早的漆砂木砚始制于汉代,此前考古发掘发现的漆砂木砚大多出现在汉代晚期。M88中发现的这一方漆砂木砚,处于汉代中期,是一个出现年代很早的漆砂木砚。它的出现,为一些考古学上的推论提供了新的物证。

漆砂木砚是用木胎做胎骨,外表髹漆,在垸漆、糙漆中加入极细的砂调合而成,再进行打磨、抛光等,需近百道工序。它比石砚轻,研磨好的墨也不易干,以轻巧耐用著称。扬州的漆砂砚制作技艺冠绝群芳,在全国首屈一指,蜚声海内外。

令考古队员更为惊讶的是,这一方漆砂木砚造型精美异常,用龟壳作为装饰;再仔细观察,周边的装饰物竟为玳瑁。要知道,玳瑁在古代是奇珍异宝。中国在汉代,并没有沿海地区可提供玳瑁这种珍宝,所以这方漆砂木砚上的玳瑁必是外来品,而且最大的可能是来自海外。那么,是东南亚?还是更加遥远的波斯呢?彼时,丝绸之路还尚未形成,但这些玳瑁的出现,完全可以证明中外已有通商往来。考古队员认为,这方漆砂木砚的发现,将填补我国与西方交流历史的空白,将中外交流的时间前提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M88墓葬的发掘收获颇丰,不少陪葬品的样式及工艺在考古史上都属首次发现。与此同时,在降低M88周边封土层查看发掘痕迹的时候,考古队员已经在M88的南侧发现了M87的墓道。

M87墓葬几乎已经确定为该墓葬群的主墓,考古队也满怀期望,期待着M87墓葬的发掘……

记者林倩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