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怀袖生清风咫尺话风流苏扇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扇》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扇,这一夏日好物,作为纳凉的必备,它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物件,不过在古人的手里,它可是文人雅士的玩赏雅物。所以小编今天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苏扇文化↓(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不走寻常路!)扇,古称“怀袖雅物”,意为揣在怀里的文物。这扇风纳凉的小物,是苏东坡站在赤壁之上豪情万丈的怀古,也是晴雯娇嗔佯怒的女儿情怀,更是夏夜里父亲轻轻扇动的童年时光。

扇子的起源

关于扇子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唐代的《独异志》对这个传说故事有着详细的记载。宇宙初开,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娲二人。他们来到昆仑山,燃草向上天祈祷:“如果我们可以结为夫妻,那么燃烧的烟合在一起;如果不可以,那么烟雾四散。”结果所有的烟合在了一起。于是女娲“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与伏羲结为了夫妻,举案齐眉。

伏羲和女娲

据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殷商的扇子,用雄雉尾制成,称为“雉尾扇”。当时的扇子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为帝王“示威仪”的仪仗装饰品,又叫“仪仗扇”。

宫女手中所拿“仪仗扇”

三国时期,出现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

东晋时期,《晋书·王羲之传》书中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

王羲之“题扇桥”

随着时间的发展,唐代人们在扇面上题诗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唐代画家周昉所画的《挥扇仕女图》中,仕女手持长柄团扇,扇面上画有一对鸾凤。

宋朝时,出现了折扇。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年间,由此而繁衍出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法),折扇扇面书画历史的演变也丰富多彩。

折扇发展到明代嘉靖年间,分为杭扇、苏扇、宁扇等流派。

明代宣德、弘治年间,苏州曾出现几辈精制折扇的名手,所制折扇头型有茄头、古仿、燕尾等,质朴稳重,受到达官人、文人雅士的欣赏,以后除用竹作扇骨,还发展到用红木、檀香、象牙等贵重材料琢磨、雕刻、髹漆而成,使折扇的身价更高。

杭扇、苏扇、宁扇(从左至右)

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折扇普及到了民间,更成为书画、雕刻、刺绣、髹漆、装裱、剪纸等艺术融于一体的手工艺品,充分发扬了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特长。苏州的民间扇骨艺人蒋苏台更有“一柄扇骨值三、四金,尚且争购不得”的名声。“水磨骨玉折扇”,有“苏州雅扇”之称,扇骨采用清白无斑点的冬季毛竹,经过劈、浸、晒、磨、烫等多道工序,加工成腊黄玉润、丝纹纤细、光洁明亮的扇骨,扇面采用花纹清晰的棉料宣纸,上胶矾裱制而成,厚薄均匀、平正牢韧、久用不裂,配上书画后,令人爱不释手。(当时的广州,出现商人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把折扇做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清乾隆天师降五毒诗纹端午折扇

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出现了集锦扇。集锦扇是将扇面用不同的方法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令人耳目一新。

民国时期折扇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变化,电扇和空调的出现使扇子的重要性急剧下降。目前苏州本地制扇艺人仅剩三四人,有些工艺已濒于失传。

年苏扇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年《怀袖雅物:苏州折扇》出版。《怀袖雅物》是一部详细记载苏扇的大书,全面展现了明清以降苏州折扇在材质、造型、雕刻技艺、扇面艺术上的全貌,力图表现苏扇自明代以来六个世纪的历程,是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苏扇艺术集大成研究巨作,填补了中国折扇工艺史、艺术史、文化史研究方面的空白。是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苏扇艺术集成。

苏扇的制作(折扇为例)

折扇是个很神奇的器物,几片竹片如同变戏法般的就成为了文人墨客手中吟诗作赋,指点江山的“神器”。然而折扇的制作工艺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让我们通过以下折扇(骨架)制作过程图,来了解这纤纤竹片是如何蜕变成一把精雅文扇的吧。

选料

削边

打磨

大骨成形

小骨去皮

小骨成形

泡水定形

小骨修整

小骨磨平

修整头型

烫钉

扇骨成形

烘烤定形

组合定型最后这一个步骤就是将扇骨用扇钉组合起来,这样纸折扇的骨架就制作完成了。为了美观和增加扇骨的艺术价值,工匠们还会在扇骨上进行雕刻、镶嵌、镂空等艺术处理,使其更加精致美观。

一把折扇从取料到成扇,期间要经过晒、煮、闷、削、锯、磨等工序,少则四十余道,多则七十余道,耗时经年,方可成就一把材质稳定、结构精巧,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怀袖雅物。

扇面制作(折扇为例)

1、先把纸按1:2的比例裁好,然后按箭头所指方向对折。

2、折成正方形之后,按对角线方向对折。

3、以此类推,具体折几次,由自己预先设计的行数而定。

4、折完之后,按图示用剪刀把扇面纸上部剪掉。

5、按图示再把下部剪去。

6、扇面有度角的,底边是直线;但多数不是直线,而是一百五六十度的钝角。只要展开后再按图示把多余部分剪去,就成了理想的扇面了。

7、扇面做好后,在折扇扇面绘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成品图

△图源中国书法网

是不是觉得还挺简单呢?快去试一试吧~

苏扇的分类

苏州折扇生产始于南宋,元、明两代名家辈出,制作愈见精良。折扇由收则折叠而得名,又因用时需撒开,故又称撒扇。扇骨又称骨子,取材以竹为主,又有檀香木、红木、黄杨、紫檀、乌木、鸡翅木、桃丝木、湘妃竹以及象牙、玳瑁等珍贵材料。

水磨骨玉折扇的问世,吸引不少名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及雕刻,苏州折扇便形成精细雅致风格。尤其是“老矾扇面”,平整牢固,久用不裂,是苏州折扇中的名牌品种,配以书画,既能消暑,又可欣赏。

苏州檀香扇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是从折扇演变而来的。以一扇在手,香溢四座闻名。苏州谚语说:“六月里扇仔檀香扇,再热也勿会打恶心。”盛夏酷暑颇有清心醒脑之效。它是以30根薄如竹篾的檀香木片作为扇骨,在扇骨上裱糊纸面,后来改为裱糊绢面。20世纪20年代,苏州的“张卿记”等几家作坊专门以生产檀香扇著名。

如今的苏州檀香扇玲珑纤巧、富贵华丽、芬芳馥郁,经过锯片、组装、锼拉、裱糊、绘画等十多道工序而成,尤其以“四花”(拉花、烫花、绘花、雕花)的装饰手法见长。

拉花,即在扇骨上锼拉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使扇面玲珑剔透,轻盈如纱;

烫花又称火笔画、烙画,是用特制的火笔在扇骨上烙出深浅浓淡的图画;

雕花分浅刻、浮雕、镂雕等,在大骨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或博古等画面;

绘花,即在绢面上绘仕女、花鸟等,色彩艳而不俗,富丽大方,有的在泥金扇面上重彩绘画,更是显得华丽富贵,耀目生辉。

苏州绢宫扇以竹、木、牙、角、铁丝、丝绸为主要原材料精制而成,扇形有圆形、六角形、长方形、腰圆形等多种形状,扇面以绢为主,绘以山火水、人物、花鸟等国画,有的还书历代名人诗句,既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又有鲜艳明快色彩。

纸团扇也叫“宫扇”、“纨扇“、“合欢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称。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柄不长。边框及柄以竹制,扇面用洁白的丝娟,上画山水楼台、草虫花鸟等。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如此貌美的纸团扇,自然是女子的最爱。在古时,宫中的女子大多配备一把团扇,绢丝制成的扇面跟女子身上的罗衫交相辉映,将女性骨子里的柔美完美展现,非常美丽!

怎么样美眉们!听小编的!买它!买它!买它!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折扇成为我们的“文化”

而不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

(本文更多精彩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