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堂笔记提纲 [复制链接]

1#

第五章中国四大区域划分

1、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

2、区域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划分界线: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mm,1月0℃等温线);

(2)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mm);

(3)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地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4、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A、1月0℃等温线

B、mm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E、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F、粮食作物中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

G、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H、秦岭还是*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J.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K.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一、北方地区概况

1.位置:北方地区打字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

2、范围:东北三省、*河中下六省市

3、人口和面积:面积20%,人口40%

4、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土高原。(2)气候: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3)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河、淮河,京杭运河。流量小,有结冰期

二、北方地区的农业

1、农业生产的概况

(1)农业生产条件:耕地以旱地为主,宜于机械化

(2)农业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2、主要农业区

(1)、东北平原—黑土地,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

(2)*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地。是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谷子(小米)的主产区。

3、华北平原基本农田建设P8

三、北方地区的工业

1、矿产丰富:石油—大庆、胜利;煤矿—大同、神府;铁矿—鞍山、迁安。

2.、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两大工业基地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

一、冷湿的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平原、山地为主

3、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嫩江等。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二、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1、农业结构特点: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

2、种植业

发展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水稻、春小麦和甜菜

3、畜牧业和林业: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三、转型中的工业基地

1、工业发展的条件: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重工业摇篮”

2、存在问题:资源日趋枯竭、产业结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

第六章第三节*土高原

一、全球最大的*土区

1、位置、范围: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主要跨越了山西、陕西、甘肃、宁夏)

2、风土民情:窑洞、信天游、安塞腰鼓

3、地貌:塬、墚、峁、川。*土的来源:“风成说”

4、气候:温带季风区,过渡性体现: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从农区向牧区过渡。

二、水土流失严重

1、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土质地疏松②降水集中③地表坡度大④植被覆盖率低(2)人为因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修路、采矿(三字记忆:天地人)

2、*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面积产量降低

(2)泥沙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威胁下游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河的治理:(见四、生机焕发的*土地)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草)(2)工程措施:筑梯田、修堤坝(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1、煤炭资源的特点

(1)煤炭资源储量大: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二。

(2)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埋藏浅,被称为“乌金高原”。

(3)特大煤矿:山西的大同,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

2、*土高原是我国优质煤炭输出基地

(1)传统运输方式

①利用铁路、公路等传统运输方式,运输煤炭资源。

②主要的输煤线路“西煤东运”

a.大秦铁路:大同市至秦皇岛,b.神*铁路:神木神东煤田至河北省*骤市的*骤港。

(2)新的运输方式火力发电、煤液化气技术

第六章第四节首都北京

一、自然环境概况

1.北京的位置华北平原西北端,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接壤,东南距渤海约千米。

2.北京的地形(1)地形有山地,平原,丘陵,以平原为主。(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北京的河流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

流向:(受地势的影响)多自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

4.北京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二、*治文化中心

1、*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外驻华使馆等

2、文化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要科研机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还有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场所

三、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1、著名古都:旧城格局形成于明、清两代,皇宫位居中心,沿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道路呈棋盘状

2、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3、特色文化: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以及京剧、曲艺等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

四、现代化大都市

1、城市规模扩大

(1)人口规模扩大:.6万。(2)用地规模扩大

2、形成现代化立体交通网

(1)城区扩展到六环路,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2)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3、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城市服务功能

(1)中央商务区(2)中关村科技园区

4、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一、概况:1、位置: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范围:南方地区大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几大部分,含港、澳、台。

3、面积人口:面积25%,人口55%。

二、山青水碧物产丰富(自然环境、资源)

1、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山青水碧

(1)地形:①地形类型特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地形分布特点: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多沿江分布。

(2)气候—湿热,这里气候湿热,植物繁茂,山青水秀。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河湖: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称“江南水乡”。

2、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物产富饶

(1)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①粮食作物及分布: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②经济作物及分布:油菜、棉花、甘蔗、茶叶等,

③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柑橘广泛分布于南方地区的亚热带地区,香蕉、荔枝、椰子等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

(2)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3.区域差异: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②东南丘陵——红壤广布

③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④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风光独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旅游资源丰富。

二、通江达海经济发达

1、交通区位优势:濒临*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延绵漫长,多优良港口;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大河连通海洋,使得江河湖海连为一体,有利于对外开放

2、经济:本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制造业发达,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对本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

第七章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区位优越条件:

1、范围: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东南丘陵以北,巫山以东,东临*海和东海。包括鄂、湘、赣、皖、苏、浙、沪等

2、分布特点和组成: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分布,包括江汉平原、洞庭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3、区位优势: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有“*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

二、鱼米之乡

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区气候特点:湿热

②水稻面积和产量居第一,③淡水渔业最发达

三、沿江分布的城市:

1、城市分布特点:沿江分布。水运条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2、特大城市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武汉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历来是“九省通衢”之地,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著名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四、沿江工业走廊:

1、区位优势条件

(1)长江干支流便利的航运“*金水道”航运便利。

(2)长江沿岸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江沿岸铁矿资源较为丰富;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

2、最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三大基地: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3、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

(1)特点:工业城市沿江分布,形成了多条“工业走廊”。

(2主要的“工业走廊”

①“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

②“汽车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等汽车工业基地,构成了“汽车工业走廊”。

五.保护“母亲河”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洪涝灾害。

2、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本区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区

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祖国的“南大门”(2)便利的航运条件(3)劳动力资源丰富(4)著名的侨乡(5)毗邻香港和澳门(6)*策优势:设立经济特区。

2、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1)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调整

(3)促进了农业产业类型的转变:由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3、外向型经济表现

(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劳动密集型工业。

(2)进人21世纪以来经济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

二、香港、澳门特别行*区

1、香港特别行*区、澳门特别行*区概述

(1)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南端,背靠祖国内地,南临南海,有利对外贸易(2)地狭人稠:上天(建高楼)下海(填海造陆)

(3)区旗香港特-紫荆花,澳门-莲花(4)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发达:第三产业发达

2、香港特别行*区

(1).香港位置:珠江口东侧,南临南海,北与深圳市相邻,西与澳门相望。(2).香港领土组成:香港岛、九龙、新界及周围个岛屿组成。(3).回归时间:.7.1.(4)香港经济: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服务业发达。转口贸易中心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购物者天堂”等美誉。

3、澳门特别行*区

(1).澳门位置:珠江口西侧,南临南海,北与珠海市相邻,东与香港相望。(2).澳门领土组成:氹仔岛、路环岛、澳门半岛(3).回归时间:.12.20.(4):澳门经济:旅游(澳门老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博彩业,有“海上花园”.美称

三、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生活联系密切

80%以上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

2、经济联系

(1)祖国内地与港澳优势互补①祖国内地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低廉、土地丰富、*策优惠。②港澳优势:资金充足、信息发达、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自由贸易港。

(2)祖国内地与港澳互利互惠、互利双赢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澳门“前店后厂”的分工与合作模式

第七章第四节台湾省

一、一水相连的美丽宝岛

1、位置和范围(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①海陆位置:台湾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②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因此台湾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③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向北渡海可达日本,向南可通往东南亚、太平洋及印度洋各国,是我国与太平洋各国的交通枢纽

(2)台湾省的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许多岛屿及周围海域。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全省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2、台湾岛的自然环境

(l)地形①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②地势:中部高,东西低。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2)气候①气候类型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热带季风气候②气候特征: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季节多台风和暴雨。

(3)河流: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3、富饶的宝岛

(1)森林资源丰富:“森林之海”“亚洲天然植物园”;樟树

(2)农产品丰富: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美称。

(3)矿产资源丰富:台湾山脉是铁、铜、锰的重要产地;西部平原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产区;四周浅海还有石油、天然气、海盐等分布。

4、美丽的岛屿

(1)热带、亚热带风光2)森林风光3)地形地貌风光(4)海岸风光

二、富有特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1、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2、工业城市:①台北市:台湾省最大的城市。②高雄市:台湾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③新竹市:台湾省的“硅谷”。

3、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

4、两岸贸易: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

三、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1、台湾的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1)地缘关系2)文化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2、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是同宗同祖的骨肉同胞。人口.5万,汉族97%,高山族世居少数民族3、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一、概况:1、位置和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脉一阿尔金山脉一祁连山脉一古长城一线以北。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包括新、内蒙古、宁、甘等省级行*区域的大部分,2、面积:约占全国的30%

二、干旱的自然环境

1、地形:东部为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显著特征。

3、自然景观:从东向西: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干旱环境下的灌溉农业

(1)形成:降水稀少,发展灌溉

(2)主要农业区: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银川平原(“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塞上米粮川”)

二、草原与牧场

1、草场:高山草场(贺兰山以西)草原草场(贺兰山以东)

2、主要牧区:*牧区(山地牧场)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

3、优良畜种:*细毛羊、伊犁马,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和阿拉善骆驼,宁夏滩羊等。

4、畜牧业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

三、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1、土地退化的类型: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等

2、土地荒漠化原因:气候,植被稀少,过度、樵采和垦荒等

3、土地荒漠化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沙漠面积扩大;影响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

4、治理荒漠化措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第八章第二节*维吾尔自治区

一、*维吾尔自治区

1、位置:西北边疆,东与甘肃省、青海省相邻,南与西藏自治区相邻

2、面积和民族:多万平方千米,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区域,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手鼓舞)、哈萨克族(叼羊)、塔吉克族等

3、自然环境:①地形:“三山夹两盆”塔里木盆地(最大盆地)、②气候:大部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大沙漠)塔里木河(最大内流河)

二、绿洲农业

1、绿洲的分布:天山北麓地带最为突出。

2、绿洲的水源:夏季冰雪融水,成为重要的灌溉水源。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高山雪水)

3、农业分布:集中于绿洲上。绿洲农业是*农业的一大特色。*成为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牛产基她

4、绿洲农业的发展:

(1)农作物:小麦、玉米、长绒棉、甜菜

(2)特色产品:哈密瓜、葡萄、番茄、啤酒花

(3)*瓜果甜的原因:1)光照充足2)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5、绿洲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沿河流和绿洲呈点状或带状分布。绿洲面积占80%,集中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

三、新兴的能源基地

1.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源地:塔里木盆地天然气3、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经起点轮南镇---目的地上海、杭州;二线霍尔果斯——东部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一、概况:

1、范围:(1)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一阿尔金山脉一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2)范围: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面积、人口和民族:全国的25%,全国的1%地广人稀;民族主要是汉族、藏族、回族等。

二、世界屋脊(自然环境特征:“高”“寒”)

1.地形:(1)地势—高。“世界屋脊”第一级阶梯。

(2)地形区:青藏高原(最高高原)、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3)地表景观:冰川广布。

2.气候:(1)气温—“寒”(2)降水集中在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年降水量丰富。(3)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湖泊:大江大河发源地(三江源),湖泊星罗棋布(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三、高寒农牧业

1、高寒畜牧业

(1)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2)主要畜种: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牦牛-“高原之舟”。

2、高寒种植业

(1)主要农作物:青棵、小麦和豌豆等

(2)重要农业区: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的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水源充足。)

四、藏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1、服饰: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气温日较差大早晚很冷中午,日照强烈,气温上升(脱袖)。

2、饮食:主食糌粑,青棵酒

3、民居:藏南谷地的碉楼、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通常采用开辟风门、设

置天井、天窗等方式,起到防寒、防风、采光、保暖)

第九章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一、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贫瘠

2、生态环境问题:过度放牧、滥采滥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盗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3、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措施: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2)建立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长江、*河、澜沧江)保护区)3)以桥代路4)草皮移植

4、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意义

a.“中华水塔”:b.湿地面积广大(水源涵养地)c.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

二、资源开发

1、矿产资源:煤、铁、钾盐(察尔汗盐湖)大规模开采集中于柴达木盆地

2、清洁能源:

①太阳能(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

②地热能(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③水能资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横断山区、*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3、旅游资源开发

1、旅游资源丰富: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①自然旅游资源:三江源、青海湖、可可西里、唐古拉山脉、阿尔金山脉等。

②人文旅游资源:布达拉宫、大昭寺、锅庄舞

2、青藏铁路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青藏高原旅游必备物品

(1)防晒霜、防紫外线眼镜、太阳帽等防晒用品:防晒,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

(2)氧气袋:提供氧气,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3)羽绒服:御寒,因为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第十章海洋国土第一节辽阔的海域

一、世界海洋大国

1、我国的近海海域(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为我国的领海)

渤海、*海、东海、南海等,它们自北向南呈弧状分布。

2、我国的近海海域特点

(1)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面积最小。(2)*海:海水呈*色得名。(3)东海:东中国海,南部台湾海峡。(4)南海:南中国海,南海诸岛。(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位于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东,地震、火山活动和灾害性海浪频繁。

3、我国四大临海之间的大致界线

渤海与*海:老铁山角——北岸蓬莱角

*海与东海:启东角——韩国济州岛

东海与南海: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弯鼻

4、我国沿海的省级行*区域

共14个,自北向南依次是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区、澳门特别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二、漫长的海岸

1.海岸线(1.8万千米):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到广西的北仑河口

2.大陆海岸类型:平原海岸和山地海岸.杭州湾为界,北交错,南山地

3、海岸资源丰富:滩涂面积、浅海

4、海湾、河口众多人口、城市密集和港口众多

三、众多的岛屿

1、岛屿众多:多个,绝大多数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2主要岛屿: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第三大岛崇明岛(冲积岛)

3、群岛:如庙岛群岛和舟山群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4、重要的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

5、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第十章第二节海洋的利用与保护

一、海洋资源及开发

1、海洋资源丰富(1)海洋生物资源①主要渔场:②四大海产:小*鱼、大*鱼、带鱼、乌贼(墨鱼)(2)海水化学资源: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3)海底油气资源

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3、海洋经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二、海洋环境的保护

1、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生物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退化、海岸侵蚀、海水遭受污染、赤潮(水体变色,受到有机物污染)

2、原因:

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机械溢油、人工废弃物倾倒等.我国的海岸侵蚀原因:受全球海平面上升、河流人海泥沙减少、不合理的海岸挖沙及海岸工程的影响

1        长按以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