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满足0糖0脂0卡的代糖,如何撩动食品饮料 [复制链接]

1#

4月10日,元气森林官方微博就乳茶产品标识引发的误解向消费者致歉。

声明中提到:“在宣传中没有说清楚0蔗糖与0糖的区别”,今后会对此进行“修正升级”,“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

声明的最后,元气森林再次提醒网友: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

众所周知,新兴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因为主打无糖而在市场上迅速有了一席之地。但这次的道歉风波不仅让人开始担心:所谓的“无糖”饮料,难道只是一场骗局?PART.01

从化学上来讲,糖类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食物中的淀粉、植物体内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于糖类。

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

低聚糖:每摩尔糖水解后可产生2-10摩尔单糖。其中以双糖(二糖)最为重要,常见的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

我们平时所说的糖,通常指食糖,即狭义概念上的糖,泛指具有甜味的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晶体,即单糖和双糖,其中最主要是双糖中的蔗糖。

蔗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平时食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糖。而广义上的糖类除了包括这些含有甜味的物质,也包括无嗅无味的淀粉、纤维素等这类多糖物质。

那我们提倡的“减糖”,减的究竟是哪种糖?

在世界卫生组织年更新的《成人与儿童糖摄入指南》中,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5%以下。

根据世卫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简报》中的解释,这里的“减糖”建议只针对游离糖,不包括完整水果和蔬菜中的糖。

在我国年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年)》中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

由此可见,我国提倡的减糖中的“糖”指人工添加糖,最主要就是蔗糖,包括白糖、红糖等。各项*策中提倡的减糖,也主要是指减少蔗糖等人工精制糖的摄入量。

PART.02

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问答的相关规定显示,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的“糖”指的是单糖和双糖,而且宣称“无糖”只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即每克食物(固体)中糖的含量不超过0.5克。

换句话说,无糖食品≠无糖,而是包括了不含糖或糖的总量不超过5‰的食品。

另外,某些需要冲调成液体食用的无糖食品,在即食的液态下,如果糖的含量不超过0.5g/mL也可以宣称“无糖”(通常会注明宣称无糖的前提)。

按照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相关规定,每g或每mL产品中能量(俗称热量)不高于17kJ,以及糖和脂肪含量不高于0.5‰,即可对这种产品进行“无”的声称。

也就是说,“0糖0卡0脂”只是一种营销说法,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只要不使用白砂糖或蔗糖,很多饮料就自动“升级”为0糖了。

比如喜茶推出的海盐柚子/葡萄口味汽水,也标榜自己0糖0卡0脂,但在详情介绍页面上,却以小字标注,“不添加蔗糖”。根据介绍,喜茶的甜味儿主要来自赤藓糖醇,这种物质的能量系数为0kj/g,不参与代谢。

PART.03

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多摄入糖对体内的危害。

但尽管我们知道吃糖不健康,但吃糖可以减压,带来放松愉悦的感受,因此绝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戒除甜食。因此,既可以满足人们少摄入糖,又可以给予人们味觉上满足的代糖产品需求应运而生。

代糖,更准确地应该称为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的物质。甜味剂在满足消费者对甜味觉需求的同时,又没有糖的高能量,也不会迅速升高血糖,所以成为了糖的替代品,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饮料中。

虽然关于甜味剂的安全性时有争议,但是随着生产工艺和研发技术的进步,口感好和安全性更高的新型甜味剂逐渐应用,早期安全性能低的甜味剂会不断退出。

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中,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做了具体规定。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

发展至今,我们常见的”代糖“甜味剂,一般有以下几种:01人工甜味剂02天然甜味剂03功能性糖醇PART.04

代糖饮料到底有多健康呢?能不能放心敞开了当水喝?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年,一篇Nature论文说糖精、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等代糖甜味剂有可能会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提高血糖水平。

等到年1月,BMJ杂志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分析了一共56项、合计人的各种代糖甜味剂研究,涵盖了体重、血糖控制、口腔健康、癌症、心血管疾病、肾病、情绪和行为等各个方面,是迄今在该主题上最全面的一项分析。

而这项分析的结果发现,由于许多现有研究中的证据大多质量比较低(比如样本小、试验持续时间短等),基本上无法证明代糖甜味剂带来了显著的益处。比如说,在超重的成人或者儿童中,就未能找到代糖甜味剂能够帮助减重的确定证据。

年3月,Stroke杂志也发表了一篇与代糖饮料有关的论文,对名年龄在50-79岁之间的美国妇女进行了平均12年的追踪,发现每天饮用两份或两份以上代糖饮料的人,中风和冠心病的风险较高,全因死亡率也比较高。

与一周饮用代糖饮料不超过一次、也就是基本不喝代糖饮料的人比,每天饮用两份或两份以上代糖饮料的人,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1.31倍、冠心病的风险是1.29倍、全因死亡率是1.16倍。

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发现代糖饮料有益健康的“实锤”,如果非要说的话,对于习惯了含糖饮料的人来说,代糖饮料是从含糖饮料过渡到水的一种短期饮料,长期拿代糖饮料当水喝的话,多半也不是特别健康。白水始终是最健康安全的饮料。作者:大仙儿小团子绘图:東骨麻参考文献Suez,J.etal.Artificialsweetenersinduceglucoseintolerancebyalteringthegutmicrobiota.Nature,-,doi:10./nature().Toews,I.,Lohner,S.,KullenbergdeGaudry,D.,Sommer,H.Meerpohl,J.J.Associationbetweenintakeofnon-sugarsweetenersandhealthou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