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58年周恩来暗访谭家菜,得知食材昂贵 [复制链接]

1#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306/8720484.html

前言

提到周恩来,人们都知道他挽救过*,挽救过国家,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周总理还挽救过一个菜……

周恩来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年,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值得记述和研究的一年。对北京饭店也是如此。

北京饭店在这一年,对体制进行了一些改变。过去,北京饭店是单纯服务型,不计成本,只要客人满意就行。什么“利润”、“成本”,根本就不考虑。年,饭店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这样做的本来意图是让企业有经营意识,讲点成本核算。应当说,这比过去的不计成本,不问利润,不讲经营的旧体制有了一定的进步。

尽管这种体制并不是管理企业的理想体制。不过,相对以前那种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情况,毕竟是一种进步。

当时的北京饭店,有淮扬菜、粤菜、川菜,素菜以及西餐,这些都已经为中外各界人士广为赞誉。北京饭店的烹饪已经如同一个繁花似锦的大花坛,可是员工们精益求精,仍在不断求发展,不断求进步。

就在北京饭店的餐饮如花团锦簇般繁荣的时候,周总理又为北京饭店的烹饪百花苑送来一朵奇葩。这就是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谭家菜”。

谭家菜:红烧鱼唇

“谭家菜”本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后逐渐成为中国最顶级的官府菜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能够与八大菜系齐名的私房菜。

30年代曾经红极一时的“谭家菜”,这时却步履艰难。年建国后,谭家后人谭令柔夫妇参加了工作。家厨彭长海(红案)和另外两位谭家菜厨师崔鸣鹤(冷荤)、吴秀全(白案)也就搬出了米市胡同19号,另在果子巷租了几间房,继续经营“谭家菜”。

年,他们参加了国营企业,搬到“恩承居”饭庄后院,正式挂牌营业。应当说,“谭家菜”这时并不好卖,因为它是以山珍海味为主,同时选料又很严格。那时,虽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是对山珍海味还不敢问津。不过,因为是国营企业,彭长海他们的工资相对稳定,有基本生活保证,于是就开始收徒传艺。

右为彭长海

那时,彭长海常给徒弟们讲“谭家菜”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张大千吗?他可是有名的大画家,和齐白石齐名。他住在南京时,有好几次订了咱们谭家菜的‘*焖鱼翅’,为了不走味,都是用飞机送到南京的。那时候,订谭家菜的客人真叫多,简直应付不过来,可是谭家坚持只开晚宴,而且每天只卖两三桌,有人说这是谭家不肯放下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的架子,其实这是爱惜自己的牌子。要是一看定席的多了,就随便应承,那怎么能保证质量呢?”

彭长海还常给徒弟们讲到“谭家菜”把关如何之严:比如,鱼翅必用“吕宋*”,鲍鱼必选“紫鲍”,鱼翅稍有节沙,鲍鱼质量稍差,即使大减价,赵荔凤(谭家三姨太)也绝不要。选料严,这是做好谭家菜的一个先决条件,决不能马虎!谭瑑青以主人身份,品尝一两口菜,也不全是为了顾及文人的面子,也是借此检查菜的口味。

彭长海说自己当初上灶做菜时,三姨太赵荔凤都要亲自品尝过,只有她认可了才能上桌。直到最后,她认为做的菜完全达到了“谭家菜”的标准,才免去了这道手续。

这番话,彭长海常给徒弟们讲,目的无非是让徒弟们注重保持“谭家菜”的质量。讲的次数多了,徒弟们难免觉得彭长海絮叨,可是他的大徒弟陈玉亮却把这些话记在心里了,后来他终于接替彭长海做了“谭家菜”的掌门人。

谭家菜:银耳素烩

可说到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谭家菜”毕竟是中国饮食界的“阳春白雪”,那时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确实没有多少人敢于问津“谭家菜”。而“谭家菜”又不能低就,低就会丧失它的质量,也就不成其为“谭家菜”了。为此,“谭家菜”的传人们不禁感叹: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了,因为要的聘礼太高,没有人娶得起。

看着冷冷落落的店面,彭长海常常发愁,生意清淡,收入少不说,徒弟们也很难有锻炼的机会。长此下去,这“谭家菜”的手艺不是要失传了吗?

年5月的一个傍晚,四处都是繁华热闹的景象,只有“恩承居”后院,仍是萧条冷落。彭长海正在伤心,唉,生意越来越冷清、经营越来越困难,会不会有一天,人们再也想不起“谭家菜”——这朵中华美食的奇葩了?

谭家菜

周恩来挽救“谭家菜”

就在彭长海为“谭家菜”无人问津而郁闷不已的时候,从外面进来了三位客人。那时餐厅里光线暗,他一时没有看清来人是谁。等客人们坐定,彭长海才发觉,其中一位怎么这么面熟?他很快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全国人民都熟悉、热爱和尊敬的人,可是他又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难道这样的伟人会到这样一个简陋的饭馆来吗?

这时饭店的其他人都欢呼起来:“欢迎周总理!”

彭长海这才确信眼前的人真是周总理,他赶紧跑过来向总理问好。

嘿嘿,周总理来品尝“谭家菜”了!彭长海和厨师、服务员们乐得合不上嘴。那时,彭长海和大家一样,根本没有去想总理为什么要来品尝“谭家菜”,他们只想使出浑身本事,把“谭家菜”的特点做出来,这里的条件并不好,能不能做出真正的“谭家菜”,让总理吃得满意,大家也在担心。

周恩来

菜上齐了,周恩来坐在空空落落的餐厅里,一边品尝着“谭家菜”,一边和彭长海等人聊起“谭家菜”的过去和现在。对二三十年代“谭家菜”的名气和声望,周恩来了解得很清楚。他还关心地问起现在每天有多少客人来品尝“谭家菜”、营业额是多少、能不能盈利、原材料能不能买到……

用完了餐,周总理连连称赞味道好,并且鼓励大家把“谭家菜”继承下去,彭长海连声答应着。周恩来又笑着问道:“彭师傅,我可以看看厨房吗?”

彭长海一听,有些发慌,厨房的条件那么差,可是总理的要求怎么能不答应?他只好连声说:“请,请。”

周恩来走进了狭小的制作间,彭长海他们觉得真是不好意思,这里地方小,东西摆得很挤,人走进去,连转个身都难,他生怕总理蹭上一身油。可周恩来不在乎这些,还是到处看,到处问。当他知道“谭家菜”迁到这里后生意并不好时,就说:“谭家菜都是山珍海味,普通老百姓哪里吃得起。”

周恩来

出乎“谭家菜”传人们的意料,总理竟提出一个建议,把“谭家菜”搬到大饭店里去。

彭长海一听喜出望外,可是哪家大饭店能接收他们呢?他想到好几家大饭店,可是又觉得那些饭店太高级,不可能收留他们。为这件事,他挺花了一番心思,他想起年轻时,自己曾经想过把“谭家菜”搬进北京饭店去卖,唉,那时真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大白天做梦!

没想到,几天后上级派人来通知他们,说周恩来总理让他们迁到北京饭店。

啊?北京饭店,那可是北京最高级的饭店啊!这能是真的?要不是其他人也欢呼雀跃地喊道:“我们要进北京饭店了!”彭长海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彭长海激动不已,解放前,“谭家菜”虽然得到过很高的评价,但那是因为“谭家菜”满足了那些官僚*客、帮闲文人们的口腹之欲。他们捧“谭家菜”,目的是为了吃“谭家菜”,根本没有真正关心过“谭家菜”的经营者,更不要说烹制“谭家菜”的厨师。而周总理却是真正关心“谭家菜”,是把它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倍加呵护。

周总理救了“谭家菜”!想到这里,彭长海的眼圈湿润了。

谭家菜店内

年10月,是“谭家菜”值得纪念的大喜日子,“谭家菜”全班人马彭长海、崔鸣鹤、吴秀全,以及他们的弟子陈玉亮、王桂芝一起欢欢喜喜地来到北京饭店,在老楼一层餐厅正式经营“谭家菜”。饭店领导还请国画大师陈半丁先生题写了一块白底黑字的招牌“谭家菜”,端端正正地挂在了老楼大门口。果然,搬到这里以后,慕名前来品尝“谭家菜”的客人比在恩承居时多多了。

吃“谭家菜”的规矩

“谭家菜”迁到北京饭店之后,仍旧保持着传统“谭家菜”的风味,这里的布置仍是古色古香,尤以“燕翅席”最为讲究。按“谭家菜”的规矩,吃席是有一定的程式的。

客人们到店以后,先要在客厅小坐。这时,服务员会呈上茶水和干果。人齐之后,宾客进入餐室,一个桌子坐10个人,开始上酒菜。

翰林谭家匾额

酒菜上六道,例如“红烧鸭肝”、“软炸鸡”、“叉烧肉”、“五香鱼”、“烤香肠”等。这时上好的绍兴*酒也烫得热热地端上来。

待客人们酒喝二成,就开始上正菜了。第一道大菜是“*焖鱼翅”。那鱼翅软烂味厚,金*发亮,浓鲜不腻,口中余味悠长。

第二道大菜为“清汤燕菜”。这道菜可是有讲究,吃之前每个客人要用温水漱口。因为这道菜鲜美醇酽,如果不净口,不能很好体味它的美妙。

接着上来的是“红烧鲍鱼”,或“蚝油紫鲍”,汤鲜味美,妙不可言。但盘中的原汁浓汤仅够每人饮一汤匙,食者常大呼遗憾,其实这正是主人在吊客人的胃口……

谭家菜:鲍鱼

第四道菜是“扒大乌参”。这道菜中一只海参便有尺把长,三斤重,形体又胖又大。黑袍紫绶的醉仙高卧,口感软烂蠕滑,味道鲜美适口。客人此时正是胃口大开之时,不免要露岀老饕本相。

第五道菜上鸡,如“草菇蒸鸡”等,此菜既有鸡的鲜美,又有草菇的清香。客人吃到此时,往往搜肠刮肚也难以找出一个适当的词汇赞扬这美馔的妙处了,只能啧啧连声而已。

第六道上素菜,如“银耳素烩”、“虾子蒙白”、“三鲜猴头”等。客人们在连用几道荤菜之后,以素菜调调口味,犹如秋江潮水,有起有伏,奔涌向前。

第七道菜上鱼,如“清蒸鳜鱼”。此时,客人们用过素菜,口中已是清爽,不仅可以细细品味鱼鲜的无穷后味,而且再次开启客人的口味。

谭家菜:葵花鸭

第八道上鸭子,如“*酒焖鸭”、“干贝酥鸭”、“葵花鸭”、“柴把鸭子”等。谭家菜中的鸭子,无论是哪种做法,都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气四溢,而且口味厚,回味长,妙不可言。

第九道上汤,如“清汤蛤士蟆”、“银耳汤”、“珍珠场”等。所谓“珍珠汤”,就是用刚刚吐穗,二寸来长的老玉米做成的汤。此汤有一种淡淡的清香甘甜,如果说前面的菜肴犹如红裙绿袖的欢舞,那么此菜就如樱唇牙板的轻歌。

最后一道菜为甜菜,如“杏仁茶”、“核桃酪”一类,随后上“麻茸包”、“酥盒子”两样甜咸点心。至此,“谭家菜”的燕翅席便告结束了。

以喷香的面巾拭面后,众宾客起座,来到客厅,又上四干果、四鲜果,一人一盅云南普洱茶或安溪铁观音茶,那茶芳香醇郁,饮后满齿留香,犹如请客人永远记住这丰盛的酒宴和中国烹饪的瑰宝一家菜一般。

过去曾有人借用这样一句古话,形容吃罢“谭家菜”燕翅席后的心情:“观止矣,虽有他乐,不敢请矣。”

至此,客人们对这句话就深有体会了。

周恩来

人们都知道,周总理挽救过我们的国家,挽救过我们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周总理还挽救过一个菜!正是周总理把“谭家菜”这朵中国烹饪史上的奇葩,移植到北京饭店的烹饪业大花园中来,才使它得以再飘异香,也使饭店更添光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