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鱼类肝胆综合症致病机理及饲料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1#

肖世玖侯艳君刘文斌周岩民王恬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肝胆综合症是鱼类集约化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鱼类肝脏代偿能力强,肝胆综合症早期病症不明显,但患病群体大。患病鱼体肝脏、胆囊等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造成鱼类采食量下降,甚至出现不摄食现象,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其他致病菌更容易侵染鱼体,患肝胆综合症的鱼类常常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状。药物、病菌(包括寄生虫)等对鱼体产生不良刺激时,会加重肝胆综合症的危害性,引起鱼类死亡,在分塘、捕捞等应激条件下尤为严重。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增大、配合饲料质量不统一、污染物过量排放等极易诱发淡水鱼类脂肪肝、肝脏细胞坏死等病变,进而加剧了鱼类肝胆综合症的暴发频率。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鱼类肝胆综合症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鱼类肝胆疾病的病症、病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一、肝胆功能

1.分泌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2.代谢功能各种营养物质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处理、加工,合成有机体所需的多种蛋白,合成和分解糖原,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

3.解*与防御功能鱼体吸收以及代谢产生的有*物质,可经肝细胞转化或结合作用,形成无*、低*或易溶解的物质,并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消除或降低*物对机体的*副作用。肝脏巨噬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能清除细菌、有害物质及衰老的白细胞。

二、肝胆综合症的病症与病因分析

1.病症鱼类发生肝胆综合症后主要表现为:①肝脏颜色发*有斑点,甚至呈豆腐渣状,质脆、轻触易碎。②肝脏分泌胆汁较少,胆囊呈收缩状态,鱼摄食能力下降,伴有食欲不振、游动无力、生长缓慢等症状。③肠道内壁部分充血,弹性差,轻拉易断。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甚至溶解消失,形成溶解灶。在肝细胞内可见大量*色或棕*色、圆形或椭圆形的蜡样质沉着。刘冰等()显微观察损伤的肝细胞发现,鱼肝细胞的细胞器消失,表现出线粒体扭曲变形,内质网膨胀,细胞核变性,核膜肿胀;严重时产生肝细胞内容物大量泄漏,胞浆空泡化,细胞器极少,残存细胞器结构不完整等不可逆的损伤。

2.致病机理

(1)饲料配方与品质

①饲料油脂含量及其氧化酸败的影响油脂的摄入量及其品质会影响鱼类的健康。适当添加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促进鱼体生长,过量摄入油脂或误食氧化酸败的油脂会诱发多种疾病。通常鱼饲料配方中脂肪含量在4%~9%,不同品种有所差异。另外,饲料中油脂的氧化也是造成鱼类肝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②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影响鱼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超过正常的生理需求,绝大部分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肝脏、肠系膜和肌肉中,其中以肝脏储存量最多。肝脏中过量的脂肪绝大多数直接沉集在肝脏表面,形成脂肪肝。

③饲料中维生素、抗生素和*素等的影响饲料中维生素配比不合理,会加剧鱼体营养缺乏,肝脏代谢失调和病情恶化。杨奇慧等()用不添加VA和添加VA的试验饲料投喂幼建鲤,发现VA缺乏组建鲤的各生长指标、肝胰脏指数、肝胰脏VA含量等显著降低。杨先乐等()用氯霉素(CAP)口灌罗非鱼发现,CAP在罗非鱼组织中代谢和消除速度缓慢,在肝脏中尤为明显,容易造成蓄积和残留。

(2)环境因素 高密度饲养、过量投饵等会导致水体水质恶化。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鱼类新陈代谢下降,自身免疫力减弱,肝脏受损。NH3-N对水产动物具有*性,其*性是由NH3引起的,*性随养殖水体温度和NH3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养殖水体环境条件稳定情况下,水温越高,NH3*性越大。周永欣等()用不同浓度的NH3对草鱼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性试验,通过肝脏切片观察分析发现,0.毫克/升浓度NH3对草鱼的肝脏有明显损伤。农药污染和重金属离子对鱼体肝脏功能的损伤更为明显。冯健等()用镉含量不同的水体饲喂草鱼,观察到草鱼肝胰脏和肾脏严重受损,发生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与溶解坏死等肝胆综合症的症状,草鱼病变程度与死亡率随着水体中镉含量的增高明显上升。温度和pH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不仅影响鱼类的正常采食,还影响鱼类的消化酶活力。白东清等报道淡水黑鲨肝脏的脂肪酶活性随pH的变化而改变。田宏杰等研究显示幼鱼肝脏中脂肪酶在水温14℃时最高,28℃时最低。沈文英等发现澳洲宝石鱼肝胰脏的各种酶的活力大小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

三、饲料防治控制措施

1.科学设计配方,合理应用生物活性物质鉴于鱼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机理的特殊性,设计水产饲料配方时应严格控制二者含量。胆碱、甜菜碱、蛋氨酸和卵磷脂是代谢过程中联系非常密切的四种物质,某些鱼类可以进行蛋氨酸和胆碱之间的互相转化,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合成卵磷脂,而卵磷脂又是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份,甜菜碱则可参与胆碱的中间代谢,它们均具有降低鱼类肝脏脂质积累的作用。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肉*碱、蛋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显效果。

2.选用优质原料,防止饲料变质保证饲料原料的品质是饲料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原料变质发霉,不仅降低饲料营养价值,同时产生多种*素,会对鱼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造成油脂大量变质。因此,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同时,严格控制饲料成品水分及存储条件。

3.科学使用饲料 对于由高密度养殖和强化投饲所引起的营养过剩,肝脏脂质积累过多甚至出现脂肪肝等问题,科学地使用饲料是有效的防控措施。科学地使用饲料包括采购、存储和投喂几部分。依据具体的养殖密度定量投喂饵料,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投喂量,从而有效改善因饲料沉积导致的水质变坏,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以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生,进而提高鱼类的特定生长率、成活率。

4.其他 加强水环境管理,定期换水保证水体温度和pH等正常稳定;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净化处理,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硫化氢等物质;沸石粉作为一种吸附剂,具有能吸附离子的交换基,在养殖水体中泼洒沸石粉可以达到调节净化水环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肝胆综合症应该同其他鱼病一样以预防为主。根据其发病机理及原因,必须采用综合的饲料调控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防控目的,包括:合理设计饲料配方;适当添加维生素、甜菜碱等活性成分;选用优质原料,防止饲料氧化、霉变等变质问题;适量添加沸石粉等吸附剂,吸附固定有*有害物质,降低鱼类的吸附,消除或缓解其对鱼类肝脏等的损伤;此外,养殖环境应予以重视,预防因为农药、剩余饵料腐烂以及温度等自然条件等带来的水体环境恶化,进而引起的肝脏损伤,从而达到保护养殖鱼类肝脏功能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