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眼儿媚》赵佶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卷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宋代是古代美学的一个高峰。可以说宋代把美学风格发挥到了极致,陈寅恪先生曾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的文人风骨可以与宋代文人相比。每一个宋代文人心中都有一片山水,他们自信山水比金钱权利重要。宋人很喜欢喝茶,他们喝茶很简单,就是水加上茶的嫩叶,但是他们对茶器的要求很高,注重仪式感,这个是他们的生活品味。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饮茶之风已经盛行,至宋代,饮茶更是成为宋人生活的一部分,从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一斑当时生意兴隆的茶馆坐落于闹市之中。而宋代的上流社会,更是嗜茶成风,宋徽宗精通茶艺,甚至还亲自写了一部茶叶专著——《大观茶论》。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
纵.4厘米横.9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饮茶之风之盛于宋朝。与前面我们所说的宋人的生活品味有很大关系。宋代国势虽不及汉唐,但是其文化却远超前朝,经济和工商业都比较发达,宋人还是很富庶的。所以,茶文化盛极一时。
与唐不同,宋朝茶器更加极端,极为讲究。宋人不但讲究茶器的功用,外观,造型,更看重其质地,由陶和瓷,向玉金和银发展。
宋刘松年撵茶图
绢本设色
纵44.2厘米横66.9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要说宋代的茶器,先要说说宋代盛行的点茶法。点茶即煎水不煎茶,点茶法需要极高的操作技巧,宋人对茶质的优劣,冲饮的方法和烹饮的用具十分苛刻,文人雅士更是热衷于“斗茶”,所以,这就对陶瓷茶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宋代点茶茶具及流程
宋福清窑黑釉盏
高6.5cm口径12.5cm足径4.5cm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黑釉瓷器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宋代,黑釉瓷迎来了大显身手的高潮期。这就与宋代点茶、斗茶的流行密切相关。宋代斗茶以茶汤乳花纯白鲜明、着盏无水痕或咬盏持久,水痕晚现为胜,完全由视觉感官来验定,因此,茶盏就要以易于观察茶色、水痕为宜。黑釉瓷茶盏最适合斗茶之需。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高9.6cm口径16.2cm足径4.9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由于黑釉茶盏宜于焕发茶色,宋代各地窑场生产黑瓷者甚多。黑釉呈现出了兔毫纹、鹧鸪斑纹、油滴釉、玳瑁釉、剪纸漏花、树叶纹等特殊的肌理效果和纹饰,花样倍出。尤以建窑黑盏盛极一时。蓝黑色釉是建窑的典型釉色,莹亮滋润,深沉厚重。兔毫盏是宋代黑釉茶盏中最著名的品种,由于其盏身内外皆有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毛,故称兔毫盏建窑。油滴釉也是黑釉的特殊品种之一,因在其釉面上有许多大小不一小圆点,形似油滴而得名。
宋代建窑的黑釉碗盏按照造型来分,主要有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种类型,以束口型和敛口型数量最多。敛口碗和束口碗是从斗茶的实际操作需要出发而设计制作的,撇口碗和敞口碗则更多地是从茶人吃茶的使用需要而制作的。
宋龙泉窑青釉暗刻花汤瓶
宋代茶器里还出现了一件陆羽《茶经》中未曾提及的重要器具--茶瓶。茶瓶在点茶时用于烧煮或贮盛开水即汤,不在里面放茶末,故又名汤瓶。宋代茶瓶总体上以瓷制茶瓶为主。正如专用茶器是从饮食器具逐渐转化而来的一样,茶瓶也有一个演化演化的过程。在唐代,茶瓶为注子。到了宋代,茶瓶成为点茶专用的煎水器和点茶器。茶瓶对斗茶成功与否十分关键,因此,茶人们十分注重茶瓶的形制,茶瓶的大小可根据茶人的需要来选择,但点茶需七汤乃成,因此,最关键的在于注汤所用茶瓶的流与嘴。
北宋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
高2.6cm口径13.9cm足径5.5cm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宋官窑青釉盏托
高5.7cm口径8.1cm足径6.7cm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茶托,亦叫盏托。一直是茶人喜爱的茶器,饮茶方式再变化,但有碗、盏、杯等,皆可用托子。精美的盏托增添了茗饮的情趣,唐代盏托在于避免烫指。而宋代点茶要七次点汤击拂乃成,盏足太小,稳定性弱,配以盏托使用则增强了稳定性,没有倾倒之虞,可放心点茶。茶人在吃茶时手捧盏托,举止优雅,而富有情趣。
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的美学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小到诗词歌赋大到建筑与人生格局,宋人的美学品味与积淀是任何朝代都难以超越的。宋人懂生活,有品味。他们的风骨与品行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顶峰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