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蔗糖简史带来甜蜜和美好,也引发罪恶和 [复制链接]

1#

甜味是一种很神奇的味道,可以让人感到身心愉悦,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用甜来形容美好的感觉,比如生活很甜蜜、女孩子长得很甜美等等,就连食物好吃,也有鲜甜这样的形容词。

而想要获得甜味,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糖,尤其是蔗糖。但也恰恰是这种给人带来甜蜜美好的蔗糖,在历史上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罪恶,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简直罄竹难书。

缺少蔗糖的年代里,欧洲人的甜蜜感受主要来自蜂蜜

蔗糖引发的罪恶要从欧洲说起。欧洲本土一直是重要的蔗糖消费区之一,但早期食用更多的是蜂蜜,因为欧洲不产蔗糖。

欧洲人最早知道蔗糖是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候,他率*攻入印度北部,在那里发现了一种“不是由蜜蜂制造的固体蜜”,它“非常非常甜”,从那个时候起,蔗糖开始成为商品被商队带入欧洲并迅速传播。

当时欧洲本土并没有甘蔗,更没有甘蔗制糖技术,随着欧亚大陆之间的来往日益密切,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甘蔗种植和蔗糖提炼技术,他们一方面从阿拉伯世界进口蔗糖,同时也在自己统治的区域种植、生产。

约旦河岸保留至今的古糖厂遗迹

但是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欧洲大部分地区并不具备种植甘蔗的气候地理条件,而地中海贸易又被威尼斯的商人所垄断,加上当时全球蔗糖产量有限,因此就像香料一样,欧洲只能依赖威尼斯的中介贸易获取来自东方的蔗糖。

蔗糖的价格也一直维持在高位。在当时,蔗糖和来自遥远亚洲的香料一样,是极为贵重的稀罕物,被当成包治百病的药品使用,属于高档奢侈品,仅在权贵阶层和上流社会中流传,普通人是无缘得见的。

13世纪,著有《神学大全》的托马斯·阿奎那曾说:“禁食期间无须禁糖。。。正如药物一样,糖也不会有碍禁食。”在此后的年里,糖被作为药物的用量几乎和其他用途的用量一样多,除了药用之外,还被用作装饰品、香料和防腐剂。

甚至在年,葡萄牙国王献给教皇一尊真人大小的教皇、12名枢机主教以及根1.2米高蜡烛的雕塑,就全部都用蔗糖制成。

黑奴在种植园里制造蔗糖

高昂的售价、对甜的无止境追求使得蔗糖贸易可以轻松获得丰厚的利润,欧洲各国开始纷纷对外扩张种植甘蔗,其中葡萄牙抢在了前头。

年,葡萄牙已经成功占领圣多美岛以及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岛屿;年,葡萄牙正式宣布非洲西海岸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在这里开辟了大量种植园种植甘蔗并开始榨糖。

到16世纪上半叶,圣多美岛已经取代地中海东边的塞浦路斯、克里特岛、马耳他、西西里岛等地成为欧洲蔗糖的主要来源,而葡萄牙人也借机取代威尼斯人成为新的蔗糖贸易垄断者。

此时的蔗糖产量已经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价格有所下降,但整体来说依然十分昂贵,蔗糖跟香料茶叶一样,还是被欧洲达官显贵们拿来炫富的工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英国人喝下午茶为什么要加糖,在当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摆阔。

甘蔗种植园

蔗糖很贵,但是种甘蔗、榨糖却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是很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种甘蔗还非常消耗土地肥力,种了几波之后就需要休息恢复肥力,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土地来进行轮种。

而新大陆的发现,则为殖民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甘蔗种植场所,同时对于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年,也就是发现新大陆后的第二年,哥伦布就将甘蔗从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带到美洲的圣多明各,紧接着是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很快,美洲大陆便遍布甘蔗种植园和榨糖厂。

为了解决种植园和榨糖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到10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就从葡萄牙运进了第一批黑奴。这是向美洲贩卖奴隶的滥觞,也是美洲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开端。

年,西班牙国王正式颁发执照,允许商人在缴纳一定数量的捐税后,可以把西非黑人输往西属美洲殖民地。这个办法不久就发展为臭名昭著的、被称为“契约”的贩奴特权。

黑奴贸易

年,第一艘来自非洲的贩奴船到达西印度,开始了非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黑奴贸易。

当时的黑奴贸易为葡萄牙人所垄断。葡萄牙统治下的圣多美岛在16世纪成为几内亚湾及刚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贩奴基地,在—年间达到繁荣的顶点,是当时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领地之一,奴隶和甘蔗是其两大财富。

年,为了满足美洲日益增长的黑奴需求,葡萄牙人又在罗安达湾建立了圣米格尔堡作为基地,从此刚果河口以南的黑奴直接从这里贩运去美洲,而不再经由圣多美岛转运。这里也逐步发展成为安哥拉和刚果的奴隶贸易中心之一。

到16世纪最后25年,从非洲直接向西印度诸岛及美洲大陆输出奴隶的南大西洋贸易体系已经确立起来,源源不断的黑奴被送到美洲。而向欧洲及大西洋诸岛(马德拉、加那利和佛得角诸群岛)输出的奴隶仅占非洲输出总数的17%。

以葡萄牙殖民者巴西为例:年,巴西重要的产糖区伯南布哥有约50家制糖厂,这些制糖厂雇佣的当地居民只有一千余人,但是使用的黑人奴隶有人之多。到年,大约有17万非洲奴隶抵达殖民地巴西,甘蔗基本上成了黑奴作物。

在劳作的黑奴

大面积的奴隶制种植园和榨糖厂使得葡萄牙获得了丰厚收入,到17世纪初,巴西每年出口蔗糖约2万吨,占欧洲蔗糖市场的80%,蔗糖收入占葡萄牙国王总收入的40%。

16——19世纪,葡萄牙向巴西运输奴隶约万人。

“没有安哥拉就没有奴隶,没有奴隶就没有蔗糖,没有蔗糖就没有巴西。”

西班牙同样不甘示弱,到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每年运进的黑奴已达1万人,在西班牙殖民地海地,蔗糖业巅峰时期,岛上有3万名白人和48万名奴隶。

在年,海地就向欧洲出口了万磅粗糖和万磅白糖,提供了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

印第安人抵抗殖民入侵中

除了黑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奴隶制甘蔗种植园也曾经大量掠夺印第安人作为奴隶使用。

大种植园主和“保罗人”常纠集一帮亡命之徒,组成专门性的“奴隶猎取队”,深入巴西西部和南部的腹地和边缘地区,采取欺骗和围剿并用的办法,搜捕那些藏在热带丛林深处的印第安人。并且这种“保罗人”的“奴隶猎取队”的劫掠活动,前后继续约年。

葡萄牙历史学家阿里弗拉·马丁承认:“葡萄牙人适应了南美洲的气候,带来了印第安人的消灭。。。从年起,印第安土著即开始走向消灭的过程。”

在整个殖民时期,西班牙所属的领地有1万印第安人被杀,葡萄牙所属的巴西地区有大约万印第安人被杀,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超过0万印第安人死于殖民者的屠杀下。

面对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印第安人没有坐着等死,而是积极展开了各种不屈不挠的斗争,到处袭击殖民者,焚烧种植园,逼得殖民者保证不再奴役他们。

运奴船剖面图

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外,英国同样非常热爱蔗糖。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蔗糖,也参与到了新大陆的开发,他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西印度群岛以及北美大陆南端。

但是一开始英国人使用的也不是黑奴,而是白人契约奴、新移民和囚犯。但是由于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17世纪末,单单在种满甘蔗的巴巴多斯岛,因为疫病侵袭,100移民最后只剩下了00人,死亡率高达86%。

白人宁愿失去自由也不愿意去西印度群岛种甘蔗。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英国人也把歪脑筋打到了黑奴身上。

年,新皇家非洲公司每年向西印度群岛运送0名黑奴,仅仅十年后,这一数字就达到了名。

英国人比尔·劳斯在《改变历史进程的50种植物》中写道:“大西洋上,英国港口、西非的奴隶港口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港口之间形成了一条三角的航线。该航线诞生于17世纪,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期奴隶制被废除时……在这个三角贸易的第三个阶段,这些可怜的(黑奴)幸存者被送上岸,卖给甘蔗种植园园主。然后,船只进行最后一次装货,在货舱当中装满朗姆酒和白糖,运回英国……蔗糖是当时英国最重要并且利润也最高的进口商品了。”

采收甘蔗的黑奴

西印度群岛的奴隶制甘蔗种植园为英国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年,英国的商人每向甘蔗种植园投资0英镑,就能赚取英镑的利润,利润率达到20%。而根据统计,从-年间,英国*府在蔗糖进口上征收的税额价值可达28万英镑。

为了种更多甘蔗获取更多利润,英国人加大了从非洲掠夺人口的力度,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奴隶贩运更是达到了极盛时期,就算美国独立使英国丧失了大片殖民地之后,英国的奴隶贸易也未因此而衰退,甚至还达到了顶峰。

到年,每年英国仅通过奴隶贸易,就从西印度群岛种植园获得4百万英镑的收入,而同世界其他各地贸易的总收入约为1百万英镑,只有奴隶贸易的四分之一。

整个16——19世纪,英国向拉美运输奴隶约万人。

甘蔗榨汁

蔗糖贸易、奴隶贸易的利润和的充沛资金使得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有能力建设强大的海*去征服世界,先后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日不落帝国。

而不断建立的大规模奴隶制甘蔗种植园、榨糖厂以及各个国家之间在蔗糖上的竞争,也使得蔗糖的价格不断下降,从年到年间,糖的大量食用还局限于皇家和富裕家庭。年时,英国一户普通人家每天每人可以吃到的糖可能只有2克左右甚至更少。

从年到年,糖已经渐渐成为平民化的日消品,历史书上记载:“到了年,连英国农场里最穷的农民媳妇都要在茶里加一点糖了。”、“大多数人觉得,茶里不放糖,就像酒淡而无味。”

19世纪初,英国人每年大概摄入9公斤的糖,一天大约要吃25克;到20世纪初,英国糖年人均消费量已经超过41公斤,也就是说一天大概要吃克的糖。

18世纪末的甜品

19世纪,连监狱里的囚犯都能喝上红茶了,加点糖也不是什么过分要求。

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曾经骄傲地说:“我们英国人在世界商业和金融领域占据了最有利的地位,可以从地球东端(印度)运来茶叶,从地球西端的加勒比海运来蔗糖,所以即使将糖加入茶里再喝,也比喝国产啤酒便宜。”

直到现在,欧美国家依然十分嗜好在各种食物尤其是糕点里面加大量的糖,许多去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相比国内的甜品,真的齁甜。

也正是受到西方殖民者疯狂种植甘蔗制取蔗糖的影响,时至今日,甘蔗种植在拉美许多国家仍旧是主导产业,尤其是巴西,蔗糖业依然是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煮浆制糖

蔗糖为资本家们创造了大量利润,但奴隶们的生存环境却水深火热:奴隶制甘蔗种植园大多地处气候恶劣的热带地区,台风频发瘟疫肆虐,吃住还不如牲口,一旦染病根本得不到有效救治,将直接被种植园主如同丢垃圾一样丢弃到野外。

奴隶的工作环境也十分恶劣,奴隶们在烈日下或者暴雨中种植、收割甘蔗,然后送进风力、畜力磨坊榨汁,再将甘蔗汁送去24小时烧火的煮沸房熬浆,制成蔗糖后再包装装船。

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奴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残甚至是死亡,但种植园主们却毫不在意,直接将他们丢弃到野外的沼泽中。

为了杀鸡儆猴防止奴隶反抗和逃跑、甚至是单纯发泄自己的怒火、兽欲而对奴隶进行殴打、体罚、虐待更是司空见惯。

被虐待的黑奴

至于报酬?奴隶甚至都不被种植园主看做是人,他们只是种植园主眼中会行走的工具而已,是他们的私产。

奴隶制甘蔗种植园和榨糖厂每天都有奴隶死亡,奴隶死亡的速度甚至要远超奴隶儿童出生的速度,种植园主会做的,就是跟奴隶贩子或者其他种植园主再买一批奴隶而已。

残酷的蔗糖经济引起很多欧洲知识分子的批判,这些反糖人士将矛头指向每个蔗糖的消费者:“我们消费这些商品的行为,与它们带来的人间悲剧密不可分,因此,每吃一磅糖,就等于吸两盎司的人血。”

19世纪的古巴有句俗话:“糖是用血造出来的。”

被贩运的华工

奴隶的恶劣境遇随着世界各地来往日益密切也越来越为人所知。年,一本揭露糖业苦难的小册子在英国卖出了40万册,随之兴起了反对奴隶制的社会热潮。

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以及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下,英国率先立法废除了奴隶制和奴隶贸易,然后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国。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显然太低估资本主义列强的罪恶了!因为此时虽然出现甜菜制糖、人工合成甜味剂等甘蔗制糖的替代品,但甘蔗制糖依然十分有利可图,为了获得足够的廉价劳动力,欧美资本家将黑手伸向了亚洲尤其是中国。

清朝时期的契约华工们

年,英国的投机商德滴在厦门开设德记洋行,亦称卖人行。西方种植园主用暴力、欺骗等手段强迫中国人签订到远洋劳动八年的契约,开始向种植园大量贩卖华工。

他们在华工的胸前打上烙印,以S、P、C三字做标记分别贩卖到夏威夷、秘鲁和古巴的甘蔗园和制糖厂,史称“卖猪仔”,而拐贩、囚禁“猪仔”的客馆,俗称“猪仔馆”。

当时一名黑奴的价格为元,而一名契约华工才元,华工低廉的价格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令其成为黑奴的完美替代品,除了强迫签订契约,英、美、葡、西等国的奴隶贩子甚至在汕头、澳门等地公然大肆掳掠华工。

当时欧美人说:“在全世界上能为我们办事的人,没有哪一个超过中国人。最好趁着这一次季候风,派出舰队,到中国沿岸去掳掠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越多越好。”

带着脚镣的甘蔗园华工

被掳掠的华工虽然不是奴隶,但境遇与奴隶基本没什么两样:在漫长的海途中,成百上千的华工被锁进底舱,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加上气候酷热,去古巴的苦力船海上死亡率曾高达45%,是名副其实的“海上浮动地狱”。

到了目的地之后,华工们每天高负荷劳动,吃着如猪仔般的食物,饿死、累死、病死的不计其数,再加上受到种植园主各种虐待,在契约期间的死亡率高达75%,平均劳动寿命只有5年。在古巴,到年,10余万华工就只剩下4万人。

据估计,从年到年被掠贩到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契约华工不下五十万人。其中古巴和秘鲁分别为十四万三千和十二万人,绝大多数是从澳门掠去的。

而且相比黑奴,华工的境遇都被欧美列强选择性遗忘了。

以上所说的一切,只是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蔗糖所犯下罪恶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罪恶等待我们去发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每一粒雪白的糖里都浸透着亚非拉美人民的鲜血;每一口甜蜜蜜的滋味背后,都是亚非拉美人民难以言说的艰难苦涩。

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像古人一样花高价去购买蔗糖,甘蔗种植、收割、制糖也不再需要奴隶,在大部分情况下,大规模的工业机械早已取代了人工,曾经奴隶们在种植园中拼命做工,稍有懈怠就遭到*打的场景也一去不返。

但永远不要忘记曾经所遭受的苦难,永远不要忘记资本主义列强欠下的累累血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