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代法门寺,璀璨的供奉文化 [复制链接]

1#

泱泱大唐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荣的历史时期。唐代的法门寺(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是辉煌史中的顶峰。法门寺是大唐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颗璀璨的明珠。法门寺遗存及地宫出土文物,是唐代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生动体现,是大唐盛世崇佛供奉文化的精粹体现。

第一章唐代地宫珍宝纪实

唐代地宫位于宝塔下中心部位,今法门寺塔下地宫中心。绝大多数珍宝出土于此,它是法门寺历史文化的核心遗存。它既是一座珍宝库,也是一幅不朽的历史画卷。

地宫建造模拟中国古代帝王陵,坐北向南,为窑洞式石质建筑,由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秘龛七部分组成,以石门间隔,内部装饰为黑色。全长21.米,总面积2.48平方米,为国内已知最大的佛塔地宫。这种中国帝王式地宫,不同于印度的舍利瘗埋,说明佛教文化尤其佛舍利的瘗埋方式,在唐时已发生重要变化,即中国化。

1.漫道——金钱铺地

漫道,即进出口踏步,南高北低,共20级台阶,宽2米,长5.8米,最深处.8米。两壁表面平整光滑,草泥填封,外刷白灰粉。漫道铺满了钱币,整个地宫共撒钱币约两万多枚,种类繁多,有五铢、货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会昌开元等0余种。寓意金钱铺地,财富遍地。

其中,最珍贵的是玳瑁开元通宝币。玳瑁为一种海生动物壳,极为珍贵,历朝规定只能皇家使用。这次地宫发现了1枚,是皇家专门供佛用的币、纪念币。

2.平台——欲飞的朱雀神鸟

平台略呈方形,东、西宽1.9米,南北长1.7米,由边长0.7米的方砖平铺而成。北部为地宫石门。门高约0.8米,宽0.6米。石门由门额、门楣、门框、门扇、门槛、门枢石组成。

汉白玉门楣浮雕一对朱雀鸟,相对而立,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展翅飞翔。我国古代常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兽来表示东、南、西、北四大方位,含有吉祥神圣之意。从朱雀形态判断,此门楣当为盛唐雕刻。

.隧道——“史书”、“物账”两石碑

打开石门上锈蚀的千年铁锁,便进入了地宫的隧道。盝顶洞室,呈长方形,南北长5.1米。地面撒满开元通宝钱,内置两通石碑:一通是《志文碑》,相当于法门寺史书;另一通是《物账碑》,犹如地宫的物账单。这两通石碑,为我们研究法门寺历史文化及整个唐文化、佛教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前室——特级4号舍利及供养珍宝群

打开第二道石门便是前室,长4米,宽1.1米,高1.2米~1.52米。发掘时室内金钱铺地之上,是大批供佛的唐代丝绸服饰衣物。

唐代中国的丝绸工艺高超卓绝,风靡世界,品种、结构、图案纹饰、织造工艺、印染技术都达到了灿烂的鼎盛时期。《物账碑》记载:武则天、唐懿宗、唐僖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等皇室供奉佛骨的各类丝织品多达余件,其中有名称的就有40多种。品种包罗万象,凡唐代各式绫、罗、纱、绢、绵、绣、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等无所不有,不少还镶金银宝珠。难怪专家形容地宫是一座唐代丝织品的仓库。其中有“武后绣裙一腰”,即锦绣裙,尤为奇贵!其中织金锦的捻金线平均直径为0.1毫米,最细处仅0.06毫米,其技术就是高科技的现代也难以达到!蹙金锈和织金锦为首次发现。过去诗人白居易等曾在诗中提及,至今人们不知何物。

前室中央是安放特级4号佛指舍利的汉白玉四铺阿育王塔。这是前室的重心。四面塔身各雕有两尊女菩萨,标准的唐代仕女形象,极具艺术魅力。

阿育王塔内是著名的鎏金铜浮屠,出色的唐代楼阁建筑物的模型,极为精美,闪闪发光。高5.5厘米,座宽28.5厘米,刹高2.5厘米。铸造成型,通体鎏金。由宝刹、浮屠、月台、基座组成。基座为方形,有三层月台,四周边沿栏杆有宝珠、如意云、葫芦状饰物。中层月台呈四级叠涩,栏杆中部竖二望柱,柱顶有蹲狮。月台上为浮屠,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顶似攒尖顶,柱头斗拱、补间人字拱,攀间坊、栏额、蜀柱俱全。当心间两门,门侧一对金刚力士守卫。浮屠四周亦设栏板,攒尖顶上有须弥座,座上宝刹。宝刹六相轮,上有华盖、火焰背光和双轮新月与日轮,刹尖高耸,顶为摩尼珠。设计奇巧,制作精美,唐代典型的塔形建筑物。

前置开元二十九年石函等,后置单轮六环铜锡杖等。北端第三道石门两端各置石雕金毛狮一座。

5.中室——特级2号舍利及供养珍宝群

打开第三道石门是中室。通长米,高1.62米~1.72米,略宽于其他各室。中央安置特级2号舍利的汉白玉灵帐。

灵帐为景龙二年()唐中宗命著名高僧法藏专为佛指舍利所造。唐武宗会昌毁佛时被轻度损坏。咸通年间重新妆彩使用。帐身布满千姿百态的浮雕造像和花纹。帐内置一孟顶铁函,内置鎏金双凤银棺,棺内密藏二号佛指舍利。帐身上披着,实则是佛指舍利代表的佛祖身披着,三领大红罗地蹙金乡团花袈裟,侧放一双金鞋,均色彩鲜艳,金线闪闪。

灵帐周围供养着鎏金铜熏炉,捧真身菩萨等。铜熏炉五足,仰莲蕾握手上有一象首人身的金刚,象首金刚为密宗的大圣欢喜天之神体。

鎏金铜熏炉和捧真身菩萨下有只檀香木圆盆形木箱。2只内装一对鎏金双凤纹银棺。另一只内则是秘色瓷、碗、盘等,1件。中室最北端为地宫的第四道门,两边各置石雕天王像1尊,门槛正中央置八棱秘色瓷净水瓶。

6.后室——特级1号舍利及供养珍宝群

打开第四道石门,便为后室。南北长1.48米,东西宽1.5米,高1.87米。平顶中央有天井石一块,内嵌入一方形的井盖石,石面中心浮雕有一似龙首的铺首,铺首嘴中伸出一枚花瓣首素面银钗,与鎏金银莲瓣藻井相连,藻井中心为一平脱的铜镜。发掘时后室宝物最多,堆积如山,犹如童话中的仙境。北端中间安放盛装第一枚佛骨的八重宝函。其为唐懿宗供奉,套合组装,共八重。在这金银宝石夺目的八重宝函中心,后来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了一枚佛指舍利,即特级1号舍利。

八重宝函顶盖上放着一尊鎏金大日如来像,前置鎏金卧龟莲花纹银熏炉与炉台等。后室四角各放一枚鎏金羯摩三钴杵纹银阏伽瓶;西北、东北角各立一石雕护法天王,威武忠诚;两件鎏金莲瓣荷叶圈足银碗;两套20件鎏金十字折枝花碟;两组10件鎏金壶门座银波罗子;四件银香宝子;两件鎏金银如意;四件金银钵盂;两件金银锡杖等,均对称分布于八重宝函与熏炉前后及东西两侧。还有鎏金鸿雁纹壶门座银香炉、素面银如意、素面银灯、银芙蕖、檀香木金银山等,宝物多得难以一一叙述。

最引人注目的是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被人们称为世界锡杖之王。鎏金双蜂团花纹银香囊,设计制作奇特,同现代陀螺仪构造原理。鎏金鸳鸯团花纹银盆,重约12斤半,制作精美绝伦。年6月,这大银盆参加“中华文物精品展”赴瑞士展出,曾轰动国际奥委会总部与全瑞士。

琉璃器20件,为古伊斯兰琉璃产品。它们说明了唐代我国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广泛。

7.地宫秘龛——特级号舍利及供养珍宝群

位于后室北壁正中地板石下0.5米的深处,东、西、北三壁用方砖镶成,南面用两块条砖堵封而成,宽0.28米、高0.26米、深0.28米。内放安置释迦牟尼灵骨的五重宝函。经过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等专家鉴定,这五重宝函之中安放的正是释迦牟尼的真身灵骨。

铁函内塞满了珠宝,有雕花白玉指环,两枚雕花金戒,一串宝珠,两只水晶“随球”等。鎏金45尊造像益顶银函上有錾文“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函面錾刻五方五佛等,典型的唐密曼茶罗图像。水晶淳内四周放着微雕檀香木菩萨、弟子等。

唐代地宫是安奉佛祖的圣殿,是唐代的历史文化宝库。这些珍宝,等级高、品种多、保存完好,表现了我国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先进水平和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难怪不少人称法门寺为第九大世界奇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