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诗人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作,被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病怎么治 https://m.39.net/pf/a_6159813.html

唐代早期诗人沈佺期,与宋之问并称“沈宋”,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他的《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卢家少妇郁金香

大意是: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独不见”是乐府古题,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九月寒砧催木叶

首联“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句中的卢家少妇,名莫愁,为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这一联以浓墨重彩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颔联“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点名了时令,写女主人听到窗外风吹落叶的声音和捣衣之声。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丈夫远戍辽阳,已经十年了,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

十年征戍忆辽阳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运是如何?几时才能归来?是否还有归来之日?这一切皆不可知,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谁为含愁独不见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无法入眠。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添乱,透过窗纱把月光洒在流黄帏帐上,更添一段忧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整首诗构思新巧,比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