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分钟读懂汉服首饰汉代笄簪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如今无论在熙攘的街头还是著名景点,喜欢穿着汉服的女孩子越来越多,需要指出的是有服还要有饰,只有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与首饰规制有大致的了解,才能在追赶国风潮流的同时更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与修养。最重要的是,合理搭配才真得更美。

中国古代服饰制度源远流长,相关记载主要有《周礼》、《仪礼》、《礼记》,史称“三礼”。在这样的礼仪规范下,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各种场合下包括服饰、乘舆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范。如《周礼·春官·司服》中记载: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冕……祭群小祀则玄冕。”

秦王朝大一统的建立,使中国古代服饰乘舆迎来一个空前的统一时代。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年),决定遵照儒学传统建立服饰制度,此后历经两百余年,至东汉中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仪服饰制度。

马王堆汉墓出土朱红菱纹罗丝绵袍春秋十二章制图

不同场合需要穿着不同的服饰,不同服饰更需要搭配不同的首饰。汉代出土首饰实物不多,其中几个重要汉墓如:马王堆汉墓、满城汉墓、龟山汉墓、海昏侯墓等的发掘,为我们了解汉代服饰首饰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笄(jī),簪也。

从出土文物来看,新石器时代以后笄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并且不分男女。

磁山遗址出土骨笄春秋十二章摄

直至晚清,簪都是古人,尤为女子头上重要的实用装饰饰物。“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梦里自家搔鬓发,索郎抽落凤凰簪”这些诗句里,簪更成为生活的缩影,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明累丝嵌石云凤金簪春秋十二章摄

年满城汉墓发掘,墓主人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其墓规格之高可见一斑。其中出土乳白色玉笄(簪)残件1件,或可视为西汉高规格发笄的代表。这件云凤纹玉笄光洁无暇,首部透雕凤鸟卷云纹,上有涂朱痕迹,笄身线雕卷云纹,末端刻鱼首,有圆孔。花纹精美,线条流畅,琢磨精细,表现出汉代高超的琢玉工艺水平。

满城汉墓出土西汉镂空云凤纹白玉笄春秋十二章摄

关于笄的佩戴方式,《后汉书·舆服志》曾明确规定:

“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谬,一爵九华,熊、虎、赤罴(pí,棕熊)、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

副笄六珈源自周代“六笄”“六珈”制度,是当时女子盛装的典型代表。《诗·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汉代服饰制度多沿袭旧制,而副笄六珈固化入舆服体系,也侧面印证了汉代对于儒学礼制的推崇。

戴花钗贵族妇女和着巾帻侍从石刻画像山东金乡朱鲔墓出土

《毛诗传》对于副笄六珈有更进一步的解释:

“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笄,衡笄也。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

可见,贵夫人们会在编发作成的发髻上插戴发簪,以簪首之华饰来区分身份高低,地位最高者最华贵。

以文字结合汉代壁画、画像砖记载可知,其佩戴方式多见将簪或钗在发髻上依次排插,另有将簪横带于头两侧,“垂于副之两旁”。

除此之外,簪的材质也因佩戴者身份而区隔,《周礼·天官·追师》中汉郑玄注:

“王后之衡笄皆以玉为之。”

此外太皇太后、皇太后,以玳瑁簪为配饰,以下有金银、象牙以及其他骨角竹木等材质。

打虎亭汉墓北甬道西壁画像石

副笄六珈始于两周,于汉代成为皇室贵族夫人的必要礼服制度,经历魏晋南北朝儒学失落、民族融合的过程,至唐代已不见其踪影,唐时花钗礼服虽与此有相同之处,但实则相异。

唐乐廷瓌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敦煌一o三窟,范文藻摹)

当然副笄六珈只是汉代上层妇女首饰佩戴的一种典型代表,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发簪,也成为与汉服相搭配的基础款首饰。

春秋十二章——专注研究传承中国古典首饰服饰与生活方式。带您亲近历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欢迎订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