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容 [复制链接]

1#
几次有趣的交流与思考,关于“内容”。一、地里种什么?动画片制作,是每秒24帧的艺术,细究起来,每一帧都可以讲究。动画《锡北烽火》第一集中,编剧写了一句话:“年,初夏,6岁的严朴在无锡锡北地区的田间与佃农爷爷说着话。”这一句话,宣传片怎么拍?纪录片怎么拍?新闻节目怎么拍?访谈回顾怎么拍?动画制作,处理这句话,得先解决几个问题:1)年6岁的孩子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下图为上海美影和大耳朵图图团队制作的《大鸾》,画面风格很导演,很“速达”。周恩来出生于年,时间相仿,可参考。)2)年,就是年前,初夏的无锡农田里,种的是什么?围绕这个“可爱的”问题,大伙儿热烈讨论。翻出民国时期无锡农村的调查报告,好不热闹。有的说水稻,有的说麦子,有的说韭菜,有的说西瓜。最后,动画片的中田地里到底画了什么,咱们先卖个关子。今年一起看看。沉浸于细节讨论,是必须的,也是享受的。这是内容制作者的乐趣之一,不可被剥夺。对待内容,做到“究细节”,而不是“纠细节”,创作才能有空间,作品才会有力量。这个力量,来源于“究”,是责任心,也是好奇心。对待商品如作品,同是内容,究。二、围绕同事自己种的菜,我与母亲的对话。母亲:你知道这是什么菜吗?我:不知道呀。母亲:我们小时候经常吃,这是甜菜。你问问给你菜的同事对不对。同事回复说,正确。母亲:问你同事要些菜籽,但咱们不一定能种得好。我:好。母亲:把这烧熟的菜拍照发你同事,谢谢他。一来一回中,“健康饮食”、“追忆往昔”和“种植乐趣”,借着甜菜表达出来。这甜菜好吃不讨厌,轻松无压力,实现融洽互动。我们在做内容策划时,是否能找到这颗“菜”,且是比较少见的“甜菜”,一方面需要经验积累,另外一方面需要戒骄戒躁。几个月来,每天睁眼gdp闭眼开票的管理群留言,收纳一下台词,足矣拍一部时尚大剧公司版《小舍得》。唯一留有印象的聊天内容,来自同事教导如何养鸡孵鸡蛋,比如如何做框子,如何垫鸡窝的防臭土层,如何喂食,买什么样的孵蛋器等等。很难说这长达40分钟的聊天有什么用处,但我确实记得深刻。反思网端内容制作,在巨大的信息流海洋中,翻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