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地理版味道篇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预防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524/4394399.html

地理全知道

端午节地理版

书接前文:

各位朋友,

模式选择时间再次开启!+2

全胜老师,我这次要选Normal模式,

毕竟,你我皆凡人吗,哈哈......

好吧,既然我们都是“凡人百姓”,

那就得问“柴米油盐酱醋茶”了!

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习惯区域特色明显。

普通人桌上三餐多是“北咸、南甜”;

北咸南甜—豆花(南方惯称豆腐花,北方俗称豆腐脑)

端午节盛宴上粽子却是“北甜、南咸”。

北甜南咸—粽子

问题二:饮食习惯“南(甜或咸)、

北(甜或咸)”的原因??

全胜老师,要不,还是你说吧!嘻嘻......

好吧,请大家看下图!

中国糖料作物分布图(近代以来)

我国古代,甘蔗是几乎是唯一的糖料作物。

春秋时甘蔗已由华南发展到湖北的江陵,

宋代又发展到江北,

清代进一步发展到今河南一带,

分布的范围要比现在大。

古代甘蔗榨汁制糖的生产场景

我国大面积引种糖用甜菜始于年,

先在东北试种,后渐向其他地区推广,

糖用甜菜主产区主要在40°N附近及以北地区。

年建立第一座机制甜菜糖厂,

黑龙江阿城糖厂。

阿城糖厂办公楼旧影

地理全知道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指向型工业通常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及燃料、其布局要求接近原材料(或燃料)产地的工业部门。

工业区位因素示意图

甘蔗制糖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消耗特别多,产品重量远小于原料重量,布局时应该接近原料产地,因此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综上,古代产糖主要依赖南方的甘蔗。

南方人获得蔗糖比较方便,

经常用糖调理食物味道,

长此以往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消暑热补能量:万物皆可糖水

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我国北方主要位于,

属于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气候区,

相对而言夏季高温多雨,

食物容易腐败变质;

冬季寒冷干燥,

少有新鲜蔬菜食用。

中国气候分布图

所以在古代,

北方人多用盐将食物进行腌制(保鲜),

以便储存享用,久而久之,

大多数人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北方真正

的冬天:从腌制大白菜开始......

另外由于古代交通运输极为不便,

南方的蔗糖很难在北方销售普及,

因此蔗糖对北方的普通人来说就是奢侈品,

“糖果”更是孩子们过年过节时最甜美的期待!

小时候最甜美的年味!

全胜老师,你说的挺有道理,

普通人桌上三餐

“北咸、南甜”的原因找到了。

可是,为什么端午节盛宴上粽子

却是“北甜、南咸”呢?

别着急,看看鲁迅先生怎么说的。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节选自《藤野先生》

物以稀为贵的经济学解读

在古代,粽子是端午祭祀用的,

具有虔诚信仰的人们,

愿意把最珍贵的食材,

(南方百姓以鱼、蛋、肉为贵,北方百姓以糖、果为贵)

呈贡天地,祈福、弭灾。

当然,“心到神知,上供人吃”,

撤下的贡品大多还是分给自家人享用。

端午祭祀贡品展示(部分)

习惯了“北咸、南甜”的人们,

在端午节神秘祈福的氛围里,

尝试“北甜、南咸”的味道,

嘴里满满的都是新鲜感,

心里满满的都是满足感!

甜的?咸的?统统都到碗里来!

于是,

节日的“味道”口耳相传至今,

又于是,

粽子做法便有了“南咸北甜”之分。

问题二:饮食习惯“南(甜或咸),北(甜或咸)”的原因??

答案二:“北咸、南甜”、“北甜、南咸”的饮食习惯,是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共同影响下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文化的交流,这种局面会有所改变。

各位朋友,

模式选择时间又一次开启!+3

全胜老师,我这次要选Easy模式,

毕竟,事不过三吗。(#^.^#)嘻嘻

当然可以啦,

不过今天先到这儿吧,明天继续!

可是,为什么呢?

没有可是,粽子蒸好了而已!

O(∩_∩)O哈哈~

生活中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粽子-

是甜?是咸?猜猜看!

本期花絮:粽子的味道

粽子的味道-地理科普版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